政策解读工作规范
一、原则
坚持“应解读、尽解读”和“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
二、解读范围
解读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一) 重要政策文件:
1.政府规范性文件。
2.以政府、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或政府部门制定印发,涉及面广、与民生关系密切、社会关注度高、实施难度大或专业性强的重要政策性文件。
3.政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行政管理职权的政府直属机构印发的规范性文件。
4.其他需要解读的政策性文件。
(二)重大会议精神:
1.政府全体会议;
2.政府常务会议;
3.其他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会议。
三、解读主体
一般为文件起草部门或会议承办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解读的“第一责任人”。
四、解读方案
(一)需解读的文件或会议精神,应在起草文件或会议方案时同步制定送审解读方案。
(二)解读方案应与文件送审稿或会议方案同步送审、逐级审签。
(三)解读方案主要包括解读工作的组织,解读提纲、形式、发布时间和发布渠道等,并附解读材料。
(四)规范性文件的解读材料,应征求本级政府法制机构或本单位法制部门意见。
(五)解读材料原则上与文件或会议信息同步公开。
五、解读要求
(一)解读应准确传达文件或会议的主要精神,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平实生动,把与群众切身 利益相关的事情讲清楚、讲透彻,提升解读效果,让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政府工作。
(二)政策文件解读应结合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点,重点对政策岀台的背景和依据、主要内容、目标 任务、推进措施、新旧政策差异等的详细介绍,引用专用名词和专业术语的应作岀解释说明,帮助公众准确理解把握政策精神,避免误解误读。
(三)会议精神解读应重点对会议召开的目的,主要内容、议定事项、下一步工作措施等进行详细介绍,增进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
六、解读方式和形式
(一)根据文件或会议的重要程度、影响范围等,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解读,解读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1)新闻发布会;
(2)接受访谈;
(3)发表文章;
(4) 在线访谈、媒体专访、答记者问、政策吹风会。
(二)根据受众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解读,解读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1)图片;
(2)图表;
(3)图解;
(4)漫画;
(5)音频;
(6)视频。
七、第三方解读
可由熟悉相关领域情况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专家学者、评论员和新闻媒体等第三方力量解读,提高政策解读的权威性、专业性、针对性和贴近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