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152105011615166F/202309-00030 | 组配分类: | 市政府文件 |
发布机构: | UedBet体育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3-09-25 |
发布文号: | 根政发〔2023〕121号 | 关键词: | |
信息来源: | UedBet体育政府办公室 | 主题导航: | |
信息名称: | UedBet体育人民政府关于印发《UedBet体育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 内容概述: |
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驻市有关单位:
《UedBet体育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2023年市政府第十四次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UedBet体育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和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内政发〔2021〕16号)和《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呼政发〔2022〕33号)等文件精神,立足UedBet体育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UedBet体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贯彻落实UedBet体育总书记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需求牵引,协同发展,努力构建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加快推进UedBet体育气象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需求、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对UedBet体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不断提升,气象深度融入民生保障和行业发展,气象保障县域重大战略和服务公众生产生活的水平显著提高,服务覆盖面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优化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立健全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减灾原则,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综合防灾减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落实、分级负责的气象灾害主体责任。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气象、应急、消防、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牧等部门间应急衔接。(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教育体育局、自然资源局、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UedBet体育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牧水利科技局、林业和草原局、气象局,市消防救援大队、森林消防大队,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
2.建立健全以重大气象灾害高级别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应急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进一步发挥气象灾害预警先导作用,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实现早关注、早预警和滚动监测。建立健全面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重大天气过程直通式报告机制。完善与多部门统筹规划、共建共享和预报预警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服务效率。强化预警信息传播能力建设,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应急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信息终端和各类社会媒体资源快速精准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气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应急管理局、文化旅游广电局)
3.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开展精细到乡镇的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及区划,为气象灾害影响预报提供基础支撑。做好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科学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标准。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急管理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农牧水利科技局、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UedBet体育分局、交通运输局、教育体育局)
4.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落实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强化安全高效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和新型作业装备应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大活动保障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健全“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机制,依法依规做好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年检和弹药储运等安全管理,定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联合检查和应急演练。(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局、财政局、农牧水利科技局、应急管理局、林业和草原局)
5.加强气象科普建设。将气象灾害防御科学普及工作纳入综合科普体系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提高公众气象防灾减灾安全意识。加强教育、科协、科技、应急、水利、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联合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科普宣教活动。推动建设气象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和气象文化基地,加强气象科普队伍建设,提升全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农牧水利科技局、应急管理局、气象局、教育体育局)
(二)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1.提升气象精密监测能力。优化气象观测战网布局,提高观测站点密度和观测要素数量,开展高精度、智能化气象探测装备的更新,加快推进新一代天气雷达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建设,填补观测能力不足。建立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和业务融合的社会观测格局,推进生态、交通、旅游、医疗健康、新能源等专业观测站网建设。严格执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和气象资料汇交管理规定,确保气象数据安全。(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UedBet体育分局、交通运输局、文化旅游广电局、卫生健康委员会、林业和草原局)
2.提升精准预报水平。充分应用风云气象卫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等现代气象监测手段和技术,提升对雷达、卫星资料及其产品的解释应用能力,提升灾害性、极端性、高影响天气预警能力和预报水平。健全基于影响的气象预报预测业务体系,实现提前一小时预警距地强天气、提前一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一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一个月预测重大天气过程。(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3.推进气象服务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基于影响的灾害性天气预报、森林火险、生态文明建设等行业气象服务产品供给,健全与各类服务主体互动机制,促进气象信息高效应用。(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三)夯实气象事业发展基础
1.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气象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将气象人才培养统筹纳入地方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气象人才享受当地人才优惠政策。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对在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财政局、气象局)
2.突出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构建新型气象业务布局分工,完善业务设施及功能配置,优化业务功能分区,改造业务支撑环境,确保台站业务稳定高效运行。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备等资源,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基地。(责任单位:市气象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构建气象融入发展新模式,服务“五大行动计划”
1.创新品牌,助力“冷资源”发挥“热效应”。发挥行业优势,突出部门特点,充分利用冷资源、冷环境,大力发展冰雪产业,支持中国冷极冷资源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极寒冰雪测试基地。全力为极寒环境下飞行器、汽车等工业品耐寒性测试和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保障。(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委组织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助力文旅产业提效发展。服务原生态高端旅游目的地,开展旅游气候资源和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建立特色气候景观预测预报业务,为全力打造冰雪运动城市和时尚冰雪旅游胜地注入气象活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文化旅游广电局,市委宣传部)
3.开展“打包”气象服务。针对航空产业、林业、工业生产、工程建设等开展“打包式”专业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形成定制化气象服务清单,定向开展推送服务,以满足各类企业各个环节的气象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五)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体系,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胜利
1.强化林长制气象服务支撑能力。巩固提升UedBet体育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全力保障UedBet体育林长制实施,做好森林草原气象服务与灾害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和生态遥感评估服务,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作业。(市气象局)
2.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和气象保障。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加强多源卫星遥感资料和新型观测资料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应用,为生态环境准入、绩效考核、生态补偿和监管提供气象支撑。完善林业气象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林区防火、防虫、防病监测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局、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UedBet体育分局、农牧水利科技局、林业和草原局)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规划,气象事业发展项目建设纳入市级重大项目库,气象工作任务落实纳入政府考核。凝聚各方力量,强化方案实施的统筹管理和衔接协调,研究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做好资金、用地保障,形成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合力。
(二)加强投入保障。进一步落实气象部门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建立和完善气象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将气象事业运行、建设项目和因地方性政策而增加的公用、医疗、养老及津补贴等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财政保障。积极引导行业、社会力量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规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加强防雷安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监管。健全气象标准体系。落实各部门、各行业自建气象探测设施纳入国家气象观测网络的要求,由气象部门实行统一规划和监督协调。
(四)强化督促落实。加强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监督检查,组织开展方案实施定期评估与绩效考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